清华汽研院院长成波:苏州发展密码中的“清华符号”
发布时间:2021/06/14 新闻动态 浏览次数:704
“苏州原来的产业比较传统,一定要转型升级,及时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苏州更多会做1到10、10到100这种转化”。
前不久,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在作为主嘉宾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时,向大众解析了苏州的“发展密码”,这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汽研院”)院长成波提及的“建院思路”不谋而合。
“2011年,清华汽研院初建时,就明确了两条发展思路,一是推动苏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二是让大学‘从0到1’的原始创新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成波说。
清华大学-苏州市共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签约仪式
成波本硕就读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现车辆与运载学院),后远赴日本东京大学读博,先后在日本五十铃、马自达等企业工作。2005年,他回到汽车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汽车主动安全及驾驶人数字建模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2011年,时任汽车系副主任的他受命来到吴江,负责清华汽研院的筹建工作,此后便一直担任清华汽研院院长。他的任务,就是把准清华汽研院的方向盘,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无人区”里开出一条路来。
清华汽研院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
面向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地方产业经济转型与行业创新发展等多重需求,他和建院团队给研究院的定位是“联接大学和企业的桥梁,产学研协同的纽带”,以应用技术开发、集成与中试验证为核心,整合政产学研资用多方资源,推动技术转化,帮助科技成果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之间的“死亡之谷”。
“苏州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之城,得益于政府在人才引进、创新创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我们的强力支持,研究院十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成波说,截至目前,清华汽研院累计孵化企业超150家,转化了70多个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效应的科技成果,培育了10多个打破国外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拳头产品,一个集科技创新、产业服务、创业孵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科技产业创新生态雏形已现。
清华汽研院吴江基地外景
在成波看来,清华汽研院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以及孵化企业的快速成长,和苏州完备的产业生态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汽车是苏州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企业超1000家,产值达1800多亿元,拥有覆盖整车、动力系统、底盘、车身、内外饰、电子电气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这使得研究院的许多技术成果都能无缝切入。”成波说。
从更高的层面来说,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也给清华汽研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成波表示,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其产业链之完备、人才之富集、资本流动之活跃、营商环境之优越,足以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而清华汽研院完全可以依托这些优势,在苏州这一长三角一体化核心板块实现更进一步、更高层次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成波在第六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分享创新经验
“我们正在深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成波说,迈入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成为了一大课题,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而智慧交通正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智慧交通又离不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苏州也召开了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提出要“瞄准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电竞等前沿领域加快布局,形成先发优势”,并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重点培育的千亿级十大产业链之一。成波希冀清华汽研院能在这一进程中有所作为,给苏州打造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涉及汽车产品本身,还需要车、网、路、云一体化协同发展,需要建设智能化道路、无线通信网络、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各种基础设施,将深刻改变未来的交通模式与社会模式。”成波说,这同时也让政校企之间的合作面临着深度考验,居于“桥梁纽带”位置的清华汽研院更是不能例外,“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土地、资金、政策支持,用于研发验证新技术、培育面向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企业。”
虽然现实当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但成波对清华汽研院的发展始终保持着乐观。“我们将重点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领域,不断集聚行业顶尖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标志性成果。相信在国家、省、市、区多重战略机遇、政策红利的叠加下,我们一定能走上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助力打造苏州汽车产业硅谷的过程中留下我们的鲜明印记。”成波说。
下一篇: 中青报报道|创新成果产品化落地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