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36氪首发|清研微视获过亿人民币B+轮融资,打造商用车保险安全服务生态链

36氪首发|清研微视获过亿人民币B+轮融资,打造商用车保险安全服务生态链

发布时间:2020/10/14 新闻动态 浏览次数:994

    36氪获悉,智能安全出行方案提供商苏州清研微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研微视”)宣布完成亿元级别人民币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创谷资本、柳东基金、和聚明德基金、东方国资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技术研发、扩展商用车保险安全服务业务。

        清研微视成立于2013年5月,曾获乾融创禾、清研资本等机构的数千万人民币B轮融资。公司主要研发以“AI硬件+云控服务+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安全驾驶综合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车载应用、行车参数实时获取与动态分析、多功能辅助驾驶、智能化决策、远程信息处理与云控平台开发等。

       清研微视是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孵化,核心团队从2006年开始在清华大学从事驾驶人异常状态及不良驾驶行为检测预警技术的研究工作。公司创始人兼CEO张伟是清华大学博士和博士后,在人工智能领域有10多年的技术研发经验。其他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北大、浙大、复旦、MIT等国内外高校。

       张伟告诉36氪,在国内,保险公司每年为交通事故的支出高达近万亿人民币,商用车车险赔付率超过85%,综合成本率约120-130%,亏损最为严重。而车道偏离、转向碰撞、行人碰撞、前车追尾是交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疲劳驾驶、注意力分散、随意变道、视线遮挡、超速行车、酒后驾车等行为是交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清研微视开始为货运和客运商用车企业、保险公司、物流车队提供车载智能终端和大数据云控服务。

       智能终端包括柔性生理信号传感器、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双目ADAS(高级辅助驾驶)、BSD(盲区检测系统)等,用于实时监测和分析人、车、路的异常情况,包括驾驶员疲劳驾驶、注意力不集中、吸烟、打手机、不系安全带等行为;车辆的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超速、紧急制动等状态;并提供车道偏离预警、前向碰撞预警、行人碰撞预警、盲区检测、实时位置监控、远程视频监控等功能。

 

      目前,清研微视的客户包括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京东、韵达、陕汽、江铃、东风和徐工等保险、物流和汽车企业。

        张伟表示,清研微视针对商用车保险的安全服务已经帮助商用车用户有效降低了事故率,帮助保险公司显著降低了事故赔付率和赔付支出、提高了风险识别能力、定价能力与客户管理水平。

        例如,韵达物流安装了3600余台清研微视驾驶员状态监控产品后,2018年的交通事故率和赔付率比2017年降低了50%;2019年起,在与人保的合作项目里,商用车队安装了约4000台护驾卫士后,截止目前,保险赔付率降低了约35%

         目前,清研微视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售卖车载智能终端、提供商用车安全云控服务,伴随着多业务模式布局,今年营收有望大幅增长。

        谈及竞争优势,张伟表示,清研微视的DMS技术是国内第一家通过主机厂技术验证并实现SOP Tier1供应,他们也是国内唯一掌握通过方向盘操作特征检测驾驶员疲劳状态技术的供应商。同时,清研微视开发了国内首款主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可实现昼夜全天候工作和非监督目标检测,有效探测距离超过150米,测距误差小于2%,支持68°大视场角。此外,他们开发了适用于低算力嵌入式系统的深度学习加速技术,具有更精确的距离解算能力、更精确的行人行为预测能力和多目标并行识别能力。

         在市场规模方面,张伟表示,在货运车保险服务方面,市场规模有3500亿人民币。在智能硬件销售方面,2020年,商用车产量约480万辆,如果护驾卫士(DMS和ADAS)智能设备成为商用车的标配,市场规模可达96亿人民币;而全国“两客一危”约有72万辆,如果按照2018年交通部《关于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115号报警技术的通知》要求,市场规模可达17.3亿元;此外,全国公交车约有65万辆,整个公交车智能安全设备市场规模约为55亿人民币。

         可以想见,基于市场对安全驾驶辅助功能的需求,或是基于数据分析的服务需求,清研微视的产品和服务都有着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张伟表示,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清研微视目前正处于从初创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预计清研微视的业务扩展将在未来几年驶入“快车道”。“道阻且长,我们不仅要自身快速发展,也将携手国内更多的智能驾驶领域的企业,共同进步,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